《故乡》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我们要在教学中快速成长,通过教学反思能很快的发现自己的讲课缺点,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反思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故乡》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故乡》教学反思1这只是《故乡》这篇课文的部分反思。才上了个开头,也许过几天还会再写个后续。虽然最近很忙,今天也明明应该要抓紧时间看点书的。但是,打铁要趁热,哪怕现在手头都没有课文。
教这篇课文之前,自己先通读了好几遍,边读边圈点勾画。大概有了几个教学设想。第一个环节就是梳理情节,没什么特别的。教小说,梳理情节是第一步,也是必要的。第二个环节其实是想抓住几个比喻句。先读二十年前的闰土和杨二嫂的相关内容,用一个比喻句来形容他们给你留下的印象。然后解读二十年后的,闰土——“石像”、“木偶人”,杨二嫂——“圆规”。引导学生在文中找出相应的依据,阐述人物和喻体,在外在形象、内在性格上的相同点。接着分析内在成因,比较圆规和木偶也就是闰土和杨二嫂的异同。(具体内容和后续环节下次再阐述好了)不过后来,这个设想在撰写教案的时候,被我否决了。写着写着,总觉得一下子进入到几个比喻句的解读,有点太深乐,还是要再铺垫一下,循序渐进。
这就有了全新的一个设计。只说中间全部推翻的这个环节好了。改成探究人物关系,“我”和闰土,“我”和杨二嫂,二十年前和二十年后关系的转变。杨二嫂和闰土的关系,分析两人的异同,进入“苦”的深度探究 ……此处隐藏11628个字……,给学生一个明丽欢快的课堂!
《故乡》教学反思15《难忘的故乡》是五年级语文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热爱家乡。而《难忘的故乡》作者正是通过对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来倾诉自己对故乡的怀念之情。文章把对故乡的怀念与童年的美好回忆紧紧联系在一起,怀念故乡是因为怀念童年,怀念童年也就意味着怀念故乡,作者用平实生动的笔触,童真童趣的语言把这种情感描述得如此的细腻,如此的深情。让本单元主题得到了很好的诠释。无论哪一节课,语文教师考虑的问题其实很明了:即学生通过学习“能够学到什么”以及“怎样学最有效”。
小学高年级阶段课文大多较长,因为长,所以语言文字的训练点也很多,涵盖了字、词、句、段、篇,甚至修辞方法、写作特点、文本内涵等等。语文教师应充分发挥阅读教材的引领功能,让学生“一课一得”,进而“得之有效”。所谓“一课一得”,是指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课文时不是面面俱到,而是只取其中一个训练点,重点落实。“得之有效”指学生在一课的学习中,通过扎实地学习一个训练点,真正习得一个方法。《难忘的故乡》这一课,作者回忆了童年生活的四件事,有详有略,条理清晰,主次分明,是一篇学习布局谋篇不可多得的范文,所以我把这节课的“一得”定位为学会“布局谋篇”。
我理解的“一课一得”,就是在一堂课内完成一个总体学习目标,其它的学习活动都将围绕这个学习目标来展开。如果目标多了就难以高质完成,俗话说得好,“面面俱到就等于面面不到”。所以针对课文的学习,我抓住了详写的两件事去体会淳朴乡情,友爱真情,体会作者难忘故乡,眷恋故乡,热爱故乡的情感。
语文课,自然最根本的地方是要上出语文味。语文味道从哪里来——语言文字。因此,语文的课堂,语言文字的训练始终是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