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是什么》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教师,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教学反思能很好的记录下我们的课堂经验,教学反思我们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声音是什么》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声音是什么》教学反思1这节课是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由于学生初二才开始接触物理,所以如何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尤为重要,声音是什么教学反思。上课开始,我准备了三个能敲出声音的物体,木盒、老师喝水的茶杯和一个小鼓。老师:请同学们把眼睛闭上,老师用细棍棒敲击其中任意一个,看谁能分辨出来是什么物体发出的声音?学生:情绪高昂,在觉得物理课好玩的同时,也小看这样的游戏!实践证明,学生的判别能力是过关的。老师问:声音是用什么器官来感知呢?学生答:耳朵嘛!
很简单的道具,很普通的声音,最基本的问题,道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效果明显,导入课有质量!
教学进入第二个环节,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老师:请同学们将大拇指和食指放在喉头上,说:“请自觉遵守课堂纪律!”你有什么感觉?学生答:有振动感觉。老师继续引导学生观察鼓面上小纸屑的振动,发现鼓面振动时,纸屑在鼓面上“跳舞”。由此归纳,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老师问:我们还能做哪些实验来验证这个结果?学生思考,学生答:手指弹动琴弦会发声,琴弦在振动;冬天的电线,狂风吹过会发出“呼呼”的声音,电线在振动(老师:很好!你能想到这一点,真棒!观察仔细 ……此处隐藏8765个字……适时总结做完这组实验你觉得声音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在此处学生基本就能总结出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因为这组实验材料可以明显的看出发声时的振动现象,通过对规律共性的自我归纳总结得出物体振动产生产生声音。我在此进一步
问,为什么敲击、摩擦等不是声音产生的原因?从而解决第一个问题区分发出声音的方法和声音产生的原因。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如果学生感觉不到问题的存在,学习也就只能停留在认识表层,而不会深入思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善于抓住学生认知过程中的矛盾点,以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当学生兴致勃勃地利用实验材料做完第一组实验后,学生虽然总结出物体振动产生声音,但是心中还是有疑问的,有些物体发声时没有看到明显的振动。“是不是所有物体发声时都振动呢?”如果都振动,振动就是声音产生的原因。所有用第二组实验证明,小鼓、镲,我们虽然可以用手感受声音的产生时的振动。但是手的感觉并不准确,让学生想办法解决,学生自然会想到利用轻小的物体,借助轻小物体观察物体的振动。小鼓和镲用绿豆,音叉用乒乓球。解决学生的疑问。第二组实验做完后进一步总结,你觉得声音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到此大部分学生都应该了解到振动,我最后利用音叉反证如果振动停止声音也停止,其它方法停止声音不一定停止。回到学生的第一个疑问。进一步巩固,物体振动产生声音的概念。
科学探究、科学素养等词语可以说是对新的一轮课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结合我的这节课,本身就与声音有关,虽然科学探究、小组活动离不开,但课堂声音的控制是要加以把握的。同时,我在课堂注重关注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我关注了教学的细节,走进了学生的心灵,这样,我觉得才是真正的科学素养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