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千克的认识》数学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借助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那么问题来了,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克、千克的认识》数学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克、千克的认识》数学教学反思1质量与我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但概念却有比较抽象,我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质量单位克和千克,使学生明确克用于计量比较轻的质量,千克用于计量比较重的质量。再通过掂一掂、估一估、称一称等实际操作活动,让学生充分感知质量的轻重,形成直接的感性认识。同时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学习能力。克和千克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是全新的质量概念,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年龄特点以及实际生活经验,在课堂设计中通过猜、掂、比、移等活动方式,让学生看一看、说一说、做一做,强调多种感官的参与,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一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概念。
《克、千克的认识》数学教学反思2一、在生活情景中发现知识
课前,让学生深入社会生活到超市调查关于克和千克方面的信息。通过实践,学生了解了很多商品上都标有质量,如50克、100克、450克、500克、1000克等,知道了克和千克之间的进率,还知道了轻的东西是用克来做单位的,重的东西是用千克来作单位的。
二、在动手体验中感受知识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 ……此处隐藏4047个字……具体,不能只靠观察得到,比较抽象。所以在课前我布置学生到家庭、商场等处找以“克”和“千克”计量的物品,统计结果汇总,然后交流。这样既能初步建立质量观念,加深学生对质量单位的认识,又培养了小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瑞士一个有名的心理学家说:“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开始”,学生最能理解的是自己双手实践的东西。为了使学生建立正确的质量观念,针对《克和千克》教学内容的特点,我改变了传统的班级授课模式,大胆尝试使用分组实践操作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学习过程,以“动”促“思”,使学生享受到了学习的快乐,领悟到了知识的情趣。学生手脑并用,在操作活动中高兴地认识了“克和千克”。
在教学过程中,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的掂、估、秤这些操作活动,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使每个学生都能较为深刻地认识质量单位,建立明确的质量观念。通过“找实物”“称实物”把抽象的质量单位与熟悉的实物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初步感知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通过让学生从桌面上称出约1千克的物品,发现质量相等而数量不等这一角度,进一步深化对质量单位的认识,既把传授知识和生活实际相结合,又有机地渗透了辨证唯物主义观点。“掂质量”让学生用肌肉有意识地感觉体验实际质量。学生在感知1克的物品之后,动手“估”“秤”苹果、梨、香蕉、鸡蛋等,不仅检验了操作活动成果,更能让学生体验成功后的快感和喜悦,感受学习的乐趣,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我听见了就忘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了就理解了。”这是华盛顿图书馆墙壁上的三句话。它形象地说明了动手操作的重要性。小学数学教学,更要注重动手操作。学生自主操作、动手实践,经历探索知识的过程,对知识的理解才能深化,记忆才会牢固,推理才能严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