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时记趣教案
作为一名教职工,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幼时记趣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幼时记趣教案1教学目标:
1、能借助工具书及老师的适当点拨,正确朗读并疏通文句,把握文章内容,了解文章的结构。
2、能探寻作者“物外之趣”的由来,学会细心观察大自然,观察生活,体会作者儿时观察昆虫的童趣。
3、能学会对文言文知识的归纳整理,养成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疏通文句,学会对文言文知识的归纳整理。
教学难点:能探寻作者“物外之趣”的由来,学会细心观察大自然,观察生活。 借助联想和奇特的想象形象生动地描写事物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小时候观察过蚂蚁吗?那你看到蚂蚁搬家或搬运食物时感受到了一种什么样的乐趣?还观察过其他的小生物吗?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学习清朝人写的一篇文章,来了解他在幼小时由观察微小生物产生的丰富奇特的想象及其中的盎然童趣,也许它会再一次勾起我们对童年的美好回忆。
二、检测预习,了解情况。
1、请学生起来介绍作者及文章出处的相关资料。 明确:《幼时记趣》选自《浮生六记》。《浮生六记》是一本自传体散文,记叙了作者夫妇的家居生活和自己的坎坷经历,文字朴素自然,情感真挚。作者沈复(176 ……此处隐藏21620个字……>
《幼时记趣》教学反思
我是今年新走上工作岗位的一名新教师,面对的也是刚刚从小学阶段进入初中的新学生,因而目前总体来说应该处于一个初步学习阶段。无论对我而言,还是对学生而言,初中阶段的语文学习都可谓是一项巨大的挑战。
《幼时记趣》作为初中阶段孩子们正式接触的第一篇文言文,在学习是也是存在一系列问题的。具体反思如下:这篇文章是学生进入初中后正式接触的第一篇文言文,当然,在第一单元中也有文言体的短文《寓言二则》,但篇幅较短,内容也较为浅显,因而我把它视为初中文言文学习的“开幕式”。也正因为如此,我在课文前做了较为充分的准备。想通过这一课的.教学来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同时让他们掌握学习文言文的学习方法。
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唱歌曲《童年》,然后和他们交流了各自的童年趣事,通过师生互动来让学生对课文产生兴趣,然后,对学生说:“今天我们要走进一个古人的童年,看看在他身上发生了什么趣事,不过,他用的是文言文来写的,需要我们来挑战一下。”随后我让学生们在疏通文章(即常规翻译)的基础上进行了特色翻译,让他们以沈复的老师,父母,同学等身份以自己的语言来描述作者的趣事,结果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很快就了解了“观蚊如鹤”,“神游山林”,“鞭打蛤蟆”等具体事情,让他们在脑中建立一种整体的画面感。
与此同时,我在这个过程中相继点拨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等,并同时穿插师生的诵读,这样就让学生在积极参与的同时,向他们渗透了学习文言文的方法。这样在第一课时中就培养了学生的兴趣,从而为接下来的深入学习做好了铺垫。
作为刚刚从教的教师,我的课上的还不够成熟,对有些内容把握的还不到位,今后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上好每一课。